见诸秦汉史籍
黄芥末对食品的调味作用,是因它具有辛辣与芳香的特性。对于它的原植物芥菜,元代农学家王祯《农书》记述道:“(芥菜)气味辛烈,菜中之介然者,食之有刚介之象,故字从介。” 所谓“介然”,含义为“特异”或“独特”。所谓“刚介”,含义之一为“刚强正直”。所以,芥菜最初可能迳称为“介菜”,但因它是草类,“介”字加上草头偏旁而成为“芥菜”了。 中国人食用芥末,年代久远,《礼记·内则》记载:“凡脍,春用葱,秋用芥。”脍(kuài,音同“快”),意为细切的鱼肉,也泛指细切的肉。在记述两千年前秦、汉时代礼仪的《礼记》中,芥末被明确写到用于肉类食品调味,的确称得上是“元老级”调味品。 中国人不仅取芥末用于肉类食品调味,还把它用于其他食物调味。宋代浦江女厨师吴氏的《浦江吴氏中馈录》记述“芥辣”酱,是取芥子粉加温开水和米醋调成的芥末酱。冷盘菜“芥辣瓜儿”是把切成片的黄瓜用芥末酱腌渍而成的黄瓜美食。 可调味可疗疾
对于芥末,中国古人既把它用于食物调味(尤其是消除或减少某些食物的腥臊味),提高食欲,还用于治疗某些病症。
比如,利用芥末的强烈呛气对鼻腔产生刺激作用,改善鼻塞症状。 口服经润湿的芥末,治疗呕吐和下腹部疼痛。 调湿的芥末用于关节类局部外敷治疗(每次治疗时间只需片刻,若外敷时间过长,则可引发水泡甚至溃烂)。 现代学者研究报道,芥子原植物属十字花科。芥末的成分主要为黑芥子苷、芥子酶、芥子酸、芥子碱、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膳食纤维、胡萝卜素、尼克酸、维生素(A、B1、B2、B6、E、K)、矿物质(钙、磷、钾、钠、镁、铁、锌、锰、硒)等。 黑芥子苷和芥子酶虽然同时存在芥子里,却并不“相逢”。但是,当芥子磨碎遇水之后,其所含的黑芥子苷经芥子酶作用,生成芳香性挥发油,主要成分为异硫氰酸烯丙酯,气味辛辣,刺激性强,鼻黏膜和眼结膜受到此种气味刺激时,往往发生呛鼻和催泪症状。此种物质能刺激微血管扩张,促进血液循环,有发汗、利尿、除臭、轻度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,对预防蛀牙、血栓、癌肿有助益。 芥末经过蒸馏产生的芥未精油,主要成分仍是异硫氰酸烯丙酯,添入某些物质加工成的外用品,适当地抹搽面部,或使面色红润 华盛食品致力于调料品的生产研发二十余年,是一家集研发,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食品生产事业,公司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设备、融合科学的加工工艺生产流程